常青白蜡常绿乔木,高10-20米,胸径达60厘米;树皮灰白色,粗糙,呈薄片状剥落。芽裸露,在枝梢两侧平展,被锈色糠秕状毛。小枝灰白色,稀为棕色或淡褐色,被细短柔毛或无毛,具疣点状凸起的皮孔。羽状复叶长10-25厘米;叶柄长4-8厘米,基部略扩大;叶轴具浅沟或平坦,无毛或微被毛,小叶柄着生处具关节;小叶5-11枚,革质或薄革质,干后呈褐色或橄榄绿色,卵形至长卵形抑或矩圆形,长2-14厘米,宽1-5厘米,下部一对小叶通常略小,先端斜骤尖至渐尖,基部钝圆,楔形,有时不对称,近全缘,有时上部具不明显的小钝齿。叶缘略反卷,上面绿色无毛,光亮,叶背面灰白色,具细小腺点,初时沿脉有舒柔毛。中脉在上面平坦,下面在基部稍凸起,侧脉5-6对,不明显,稀具10对明显的侧脉,细脉均不明显;小叶柄长约1厘米,或小叶基部明显狭窄下延至小叶柄。圆锥花絮**生于当年生枝端,长10-25厘米,伸展,多花;叶状苞片匙状线形,长3-10毫米,初时被细柔毛;花序梗圆柱形,长4-5厘米,被细柔毛;花梗细,长3毫米;小苞片长约1毫米;花萼杯状,长约1毫米,萼齿阔三角形,被微毛或无毛;花冠白色,裂片舟形,花瓣4个,长约2毫米,钝头并卷曲;两性花的花冠裂片与雄蕊等长,花药大,长于花丝,雄蕊短,长约1毫米,花柱稍长,柱头点状。翅果阔披针状匙形,长2.5-3厘米,宽4-5毫米,*钝或微缺,翅下延至坚果中部以下,翅果圆柱形。花期5-7月,果期7-11月。 适宜地区 华北地区、华东地区、华南地区、西北地区、华中地区、西南地区 生态习性 喜光,稍耐荫,对环境适应性强,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、耐盐碱,枝条韧性强,不易产生雪害。 分布 现已引种至北京、山东、大连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宁夏、四川、贵州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闽台、海南等省、市。生长于干燥山坡、林缘、河谷、村旁、河边、平原,海拔100-2000米。日本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孟加拉国和印度也有生长。在黄河流域及沿海滩涂地区生长良好。